选题工作是科技期刊内容建设的源头,直接决定期刊的质量、风格与特色,是期刊编辑的核心工作。每个编辑选题的方法不尽相同,但在选题策略上也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可循,具体可参考下面三点。
一、整体规划与编辑个性发挥相结合
优秀的科技期刊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定位,编辑部需要依据办刊宗旨和读者对象,根据学科的进展,确定期刊选题的范围和重点领域,制订年度选题规划。制订选题规划,既可以坚持明确的办刊方向,保证编辑选题具有较强的读者针对性,又能够适当控制报道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不至于遗漏重大科研成果,是保证期刊内容整体冲击力的有效措施。《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领域都有比较细致的树状分类,期刊制订选题规划时,可以酌情参考。此外,《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尽管较为全面,但不包括某些新兴学科和特殊学科,编辑部还需要参考有关材料。
主编、编辑部主任和编辑策划的个性化选题是很多优秀科技期刊的特色和魅力所在。这些个性化选题基于编辑对学科发展前景或读者信息需求的深刻领悟和体会,往往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增强期刊的生机和活力。
期刊选题规划的制订应在规划范围内充分调动编辑选题策划的积极性,鼓励并支持编辑在选题策划方面的个性化发挥。编辑个性化选题的新颖性更多体现在报道角度的独特和符合学科发展方向等方面。因此,将整体规划制订与编辑个性化选题策划密切结合,可以使选题进一步优化,做到新而不偏,全而不漏,充分体现刊物特色,进而提升刊物的质量。
二、广泛收集信息与深入评估论证相结合
编辑在工作中常常面临选题思路匮乏,甚至出现选题硬伤,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收集和选题论证。
1. 广泛收集信息
选题的思路来自于广泛的信息收集,对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可以发现大量选题线索。
(1)读者需求信息
目标读者的阅读需求是选题策划的依据,期刊编辑部需要定期发放读者问卷或组织系列座谈活动,全面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另外,编辑在日常工作中也要认真对待每个读者电话或每封读者来信,随时随地了解、收集读者的阅读需求信息。多个读者的共性需求,往往孕育着期刊的选题胚胎。
(2)行业政策信息
国家制订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决定着行业的发展走向,仔细分析、学习,既可以从中发现具有前瞻性的选题线索,又能够认清行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学习文件、浏览政府网站公告等方式可以直接获得各方面的政策信息。
(3)行业报刊信息
行业报刊的信息具有专业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对选题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借鉴和参考意义。国际、国内行业期刊种类繁多,文献浩如烟海,其中国际权威行业期刊的信息最为重要,刊登的论文反映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方向,通过浏览这些期刊的内容,往往可以发现选题线索。为此,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通过咨询行业专家、查询相关数据库等,发现和了解相关专业的国际权威行业期刊信息,养成定期浏览阅读权威期刊的好习惯。
(4)学术会议信息
国际、国内的行业学术会议的有关信息可以让期刊编辑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当前学科前沿进展,判断学科发展方向,为选题工作提供思路和指导。直接参会是了解学术会议信息的快捷方式,另外,也可以通过咨询参会人员,关注会刊,会网等方式,间接了解会议的学术信息。
(5)作者投稿信息
审稿工作是期刊内容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作者投稿信息的收集整理,可以有效推动选题工作。例如,对某一专题投稿较为集中,则可能反映了该专题属于目前科研热点或实际工作重心,可以作为选题线索。有些投稿由于存在专业上的误差而被退稿,但这也提示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这也可以作为选题线索。例如,2004年,笔者接到了有关小剂量多巴胺在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投稿,但审稿时发现稿件观点陈旧并与当时权威观点存在矛盾,经与审稿专家沟通讨论,明确了投稿存在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也有表现。为了规范、更新临床医生的观念,笔者策划了《正确评价多巴胺在重症患者中的使用》的选题并组织文章在当年刊发,该文所阐述的先进观念在2005年以后的学术会议上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介绍,说明这个选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2. 深入评估论证选题
期刊编辑从上述多方面的渠道获取选题信息之后,需要随时加以记录、分类、整理,并不断进行评估、论证、筛选,直至形成选题,充分的论证是选题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保障。期刊编辑全面梳理选题信息,拟定初步的选题计划后,可应用以下几种措施来进一步评估论证选题。
(1)深度文献检索
使用必要的检索方法和技巧,逐层次检索和阅读文献是验证、完善选题事半功倍的好方法:①系统检索浏览国内外文献,可以全面了解国际、国内对拟定选题的研究、报道现状,从而进一步评估选题的优势、不足和适用性,并可以为确定选题的写作框架和写作重点提供相应的信息。②检索行业竞争期刊,可以发挥比较优势,为选题找到差异化的创新点和竞争优势,使选题特色更为突出。逐级递进的网上文献检索有利于保证选题的前沿性、科学性和严密性。例如,笔者在浏览2003年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期刊《柳叶刀》杂志时,发现了《疫苗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证据在哪里?》这样一篇具有一定新颖性的文章,之后经过层层文献检索,逐步确定了这个选题对于综合性医学期刊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确定了《自身免疫疾病与疫苗接种预防感染》的选题。该选题形成的文章将疫苗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的权威医学进展介绍给广大读者,获得2004年北京市科技好新闻奖[1]。
(2)咨询行业人员
期刊编辑应该随时与行业人员保持经常性的密切沟通,充分利用与专家、作者、读者的每一次电话、邮件沟通和会面机会,征求行业人员对初定选题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修正、完善选题。当然,不同来源的意见具有不同的代表性,期刊编辑需要予以辨别和分析。这样做既可以充分了解不同意见,又能够排除小众意见的干扰,确保选题的质量。另外,在论证选题的同时,与行业人员的沟通交流,往往还会产生新的选题思路。
(3)征求编委意见
建立一支与期刊关系密切、可以承担期刊重要学术工作的核心编委队伍,对期刊的选题工作至关重要[2]。编委了解期刊,了解学科,作为期刊学术把关专家,他们对选题的评估意见非常重要。因此,期刊的重点选题都应该履行编委评估程序,具体可以采用编辑一对一的直接咨询方式,也可以召开选题会,集中对选题进行评价。
(4)编辑部决策
科技期刊一般都由主编和编辑部最终决定选题,这样可以保证期刊内容的统一性和整体性,有利于形成相对固定的风格和特色。各方面的选题信息来源和论证手段都为主编和编辑部的最终决策服务。主编和编辑部最终不仅决定选题的取舍,还要规划出选题的写作框架、写作重点和写作要求,并根据具体的选题设想,提出作者的遴选标准或初步人选,使选题与下一步的组稿环节有效衔接。
上述四个层次的选题评估论证是相辅相成,逐层递进的,文献检索环节侧重于对选题的理论评估,咨询专业人员或编委侧重于对选题质量的检验,主编和编辑部最后决策侧重于对期刊的整体内容规划。论证过程中要注意主观分析与客观评价相结合,例如,编辑部可以制订评估选题的规范化量表,通过国际权威文献的报道情况评估选题的前沿性,通过与国内同类杂志的比较评估选题的竞争力,依靠专业人员或编委评估选题的实践需求度和适用性。编辑部根据期刊读者需求和选题重点,对上述各项指标加权评分,依据评分将待定选题分级,有利于选题的优化、决策和评估编辑工作。当然,对于经验丰富的编辑,已经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良好的选题感觉,往往通过经验便可以准确把握选题,但适当的客观评价更有利于选题工作的标准化。
三、刊后适时反馈与选题策略微调相结合
与前期的评估相比,文章刊出后体现的学术水平和读者认可度是对选题的终极实践评价,因此,对刊发文章的追踪与调查可以确切评价选题质量,并为编辑部调整选题方向和选题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编辑部可以查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提取文章的引用率、下载率等指标,评价文章学术水平和实用性。编辑部例行组织的读者问卷调查活动对评价选题质量最为重要。为了使评价更有针对性,设计问卷时,可以对“选题”和“稿件写作”分别进行评价。
对比刊前、刊后的选题质量评价结果,可以使用结果导向的办法判断期刊的选题策略是否科学,并对不足之处予以调整修正,使选题工作精益求精。
选题工作对期刊内容质量至关重要,但没有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符合办刊宗旨和读者需求是选题的基本要求,期刊编辑部和编辑人员都应该依据内容要求和自身优势,制订切实可行的选题策略。在充分收集整理信息的基础上,依据期刊整体规划,充分发挥每个编辑的特长,经过立体化的评估论证,以刊后质量评价不断修正已有的选题策略,等等,这些从实践中提升的经验还是应当重视的。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也在不断改变,这也对期刊的选题工作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