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拒稿不是个坏事!很多发表SCI论文的作者都知道拒搞是件很平常的事,也是最头疼的事,那么拒搞后的文章该怎么修改并发表呢?根据评审专家多年的工作经验,每个期刊每年拒稿量远高于刊发量。期刊要选择最适合的文章进行发表。所谓的最适合更多的考虑是投稿论文所属的范围。因为期刊的Impact Factor是由刊发期刊被同行引用的次数决定的。如果投稿文章符合期刊的发表方向,还被拒稿的话,就要具体分析原因了。
1)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这个方面看似麻烦,很多客户提到只要一看到评审人员说文章意义方面就觉得无法修改或者再修改也是拒稿。其实不然!请您想想为何要投稿?是要与大家分享本想研究,旨在为同行的研究作出一点儿积极的贡献:大家都在做这个行业,只是课题不同,你做出来了与大家分享,别人就在你的基础上进行其他工作,逐个解决难题。只要明白这个道理,我想客户在撰写研究意义(主要是Introduction、Results与Discussion)时就要着重找能解决某一领域热点问题的点,将本研究与该点有关的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化,这样意义也就突出了!在修改客户的文稿时我们发现,文章结果做的不错。
再者,讨论部分就是将结果的进一步阐述,没有引申出本研究的意义:解决了什么问题及可在此基础上开展哪些后续工作。试想,评审专家能不说文章研究意义不够鲜明吗?这就是导师们常说的“好的文章写砸了”!
2) 语言:在修改客户的文稿时,我们发现客户的语言风格及行文规范不符合期刊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写作水平上的“汉语式英语”及术语的不规范上。我们发现很多文章都是客户事先让别人翻译的,我们可以根据用词、句子的写作方式看出是否是专业人士撰写。为什么评审人员会提到语言有问题呢?别人翻译了之后,客户看不懂,也很少去细看,然后就慌忙投稿了。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如果文章让别人翻译了,一定要仔细看一下。正规的翻译机构,中间都会有一个客户与翻译进行文章交流的一个过程。
3) 当然,还会有其他的方面,如数据处理、试验设计及补充试验等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