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情报科学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吉林大学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吉林大学
期刊级别:核心级
国际刊号:1007-7634
国内刊号:22-1264/G3
邮发代号:12-174
创刊时间:2010
发行周期:月刊
杂志自创刊以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科服务,为读者服务,为行业服务的宗旨,努力为中国科技情报事业和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振兴、发展和繁荣,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情报科学》本着求实创新的理念,始终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全面反映学科发展的动态,着力突出刊物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抓住图书情报界的研究热点,刊发了一大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学术影响的重要论文,及时反映了情报学、信息管理、图书馆学等诸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该刊特别注重追求理论精品,面向行业工作实际,不仅形成了求实创新的学术风格,成为同行之间进行学术研讨和业务交流的理想园地,而且也是国内情报学、图书馆学领域影响较大的学术性期刊之一,在国内组织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评定中名列前茅。同时,在有关专家、学者进行的引文分析中,《情报科学》在许多评价指标,如学科隶属度、合着规模、平均引文量、引文时间分布、引文半衰期等方面在专业期刊中全文转载率位于第五位。
杂志先后被《情报学报》、《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杂志》、《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情报工作》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转载和收录。
情报科学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2)
吉林省科技类一级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着名数据库收录。
情报科学栏目设置
本刊辟有:专论、理论研究、业务研究、图书情报技术、博士论坛、综述等栏目。
情报科学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
一、 来稿需控制在5000字左右,用A4纸打印一份以平信或快递方式投稿;来搞不退,请自留底稿。
二、 稿件书写规范:
1. 文献标识码(WM)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2. 题名(TM)(中英文)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3. 作者(ZZ)及其工作单位(DW)(中英文)
(1)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
(2)文献标识码为A、B、C的文章,应标明主要作者和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
(3)英文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
(4)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以逗号分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以便于建立作者与其工作单位之间的关系;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
4. 作者简介(ZJ)
对文章的主要作者可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
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
5. 摘要(ZY)(中英文)
(1)篇幅在100-300字。
(2)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3)中文摘要前加“摘要:”或“〔摘要〕”作为标识,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作为标识。
6. 关键词(JC)(中英文)
(1)一般每篇文章可选3—5个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应以分号分隔。
(2)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前应冠以“关键词:”或“〔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前冠以“Key words:”作为标识。
7. 分类号(FL)
(1)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
(2)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个或3个分类号;
(3)分类号前应以“中图分类号:”或“〔中图分类号〕”作为标识。
8. 基金项目(JJ)
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属于文章题名注释的一种,获得资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以“基金项目:”或“〔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
9. 参考文献(WX)
(1)要求五条以上,参考文献着录项目:
a.主要责任者(专着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人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着”、“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识标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2)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根据GB 3469规定,以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标识 专着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对于专着、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 - 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例:〔1〕陈向东,蔡文学.基于分灾模式的机构防灾减灾设计概念初探〔J〕.自然灾害研究,1996,(4):22-27.
〔2〕OU J P,YOSHIDA O,SOONG T T, et al. 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ke Eng, 1997,38(3):358-361.
〔3〕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