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国际刊号:1001-0742
国内刊号:11-2629/X
邮发代号:2-580
创刊时间:1989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收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国内统一刊号:11-2629/X
国际标准刊号:1001-0742
邮发代号:2-580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杂志简介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月刊)1989年创刊,为中国第一份环境科学研究方面的英文版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环境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理论)。目前本刊内容已被SCI、EI等数十个海内外主要检索机构收录,是中外环境科技工作者交流的重要窗口,编委会由海内外著名生态环境专家组成。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创刊以来受到了国际环境科学界的关注,目前已有四十余个国内外检索机构收录本刊内容,其中包括美国科学引文文摘扩展版(SCIE/webScience)和EI。36位海外编委参与本刊编委会工作,目前该杂志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和荷兰IOS出版社联合发行,订户遍及世界各主要国家。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化学文摘(网络版)、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地学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工程索引Compendex数据库(核心)、科学引文索引、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检索系统、剑桥科学文摘、生物学文摘(预评)、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物理学、电技术、计算机及控制信息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动物学记录收录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807;总被引频次:1698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1.372;综合影响因子:0.848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栏目设置
Aquatic environment、Atmaspheric environmental、Terrestrial environmental、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toxicology、Atmaspheric environmental biology、Atmaspheric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methods。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投稿须知
1)文题应明确简洁地反映研究工作的实质和特点,尽可能不使用缩略语、符号和分子式。
2)研究论文稿件须提供详细的英文摘要,说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重要的实验结果应给出具体数据。
3)前言中要说明研究工作的背景、意义、本文拟解决的问题、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引出重要的文献,不要忽视国内同行的工作。前言中不描述实验结果。对于作者本人的系列工作,应引出已发表过的文献以保持信息的完整性。
4)实验部分宜详细以利于他人重复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应标明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及国名,如涉及保密,请先申请专利,待专利批准后再发表文章。
5)图表应具有自明性,标题和注释文字须包含实验对象、方法和条件等内容。图表数目宜精简,同一来源的数据不能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图表中。图表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或样品代号应在图注或表注中给出全称或解释。表排在正文中出现的位置,图排在正文之后,图题保留在文中。
6)物理量、计量单位及其符号按GB3100~3102-93的有关规定执行,本刊常用的单位的符号用法如下。
单位符号(正体):秒sec,分钟min,小时hr,天day,年yr,吨用ton或者×103kg(不用t)。浓度mol/L(不用M或N),压力Pa(atm,Torr,bar者都应换算为Pa),转速r/min(不用rpm),A应换算为nm,用ppm者应去掉ppm,ppm,ppb等表示某物质的含量是不确切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改为质量分数,摩尔分数或质量浓度(g/mL)等。
数值与单位之间留一空格,如20min。但%,℃与数值之间不空格,℃不要写成度+C的形式(°C)。两种物质之比应注明是质量比(m/m)、摩尔比(mol/mol)还是体积比(V/V)。温度单位在同一篇文章内应统一用K或℃。
2017年《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杂志05期成功投稿论文:
Microwave assisted digestion followed by ICP-MS for determination of trace metals in atmospheric and lake ecosystemManan Ahmed;Ying Hui Chin;Xinxin Guo;Xing-Min Zhao;
Comparative cytotoxicity of nanoparticles and ions to Escherichia coli in binary mixturesSwati Srivastava;Arun Kumar;
Carbon flow analysis of China's agro-ecosystem from 1980 to 2013:A perspective from substance flow analysisYu Liu;Can Wang;Minpeng Chen;
Cell concentration,viability and culture composition of airborne bacteria during a dust event in BeijingHongli Yuan;Daizhou Zhang;Yanning Shi;Baozhen Li;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nd eutrophication assessment for a typical arid river—Fuyang River in northern ChinaWenqiang Zhang;Xin Jin;Dong Liu;Chao Lang;